【關於手足的那些事】父母的態度,決定孩子委屈的程度
精華話題
小時候,我的父母總在處理四個女孩紛爭時,告訴我們:「身為姐姐就要有好榜樣,妹妹年紀還小,會讓妹妹的姐姐,才是懂事的好孩子」、「課本不是有教到孔融讓梨,你們要像孔融一樣,學著把大的分給姐姐和妹妹,自己拿小的才是懂得禮讓的好孩子」…。
長大後才發現,原來這是一般傳統家庭中,很常被用在處理手足紛爭的方式;彷彿對父母而言,手足吵的不過就是每天那些芝麻綠豆大小事,所以不管是大讓小、還是小讓大,反正只要能讓父母的耳根安靜片刻都好。
結果,糾紛總在還沒搞清楚來龍去脈時,已經被判定誰是誰非;然而,沒有人知道,原來關於手足的那些事,在父母的態度上,就已決定孩子委屈的程度。
而那些說不出口的想法,像是「為什麼他年紀小,我就一定要讓他﹖」、「這東西是我努力來的,為什麼要讓出來分給大家﹖」等,就默默藏在孩子內心深處,偷偷期待著這樣的情緒,是否有一天,能被自己的父母同理。
只是,好像傷口還來不及被擁抱時,我們就這樣長大了!
一直到某一天,我們也為人父母後,看著家中手足每天上演這些綠豆小事,吵到屋頂要掀掉時,才驚覺自己也陷入處理手足糾紛的難題中。
幾次當和事佬後,發現孩子還是一樣衝突不斷;看著孩子的爆走情緒,讓我們也跟著落淚,這時也才驚覺,莫非孩子的內心深處,也藏著我們曾經說不出口的委屈感呢﹖
會不會每次的妥協,只是為了做個好哥哥,當個好妹妹給我們看;還是我們介入後的協調方式不夠完善,反而被貼上父母偏心、不公平、假民主的標籤。
所以,與其阻止孩子天天吵架,我們決定試著放手,讓孩子學習自己解決衝突,心甘情願與對方分享;想不到這樣的成效,竟然比父母介入來的好上許多,果然,手足就是用來練習吵架的最佳對象。
想想,就算是父母,也會有意見相左的時候,而且大多數手足家庭都有「前秒吵架,後秒和好」、「沒人搶的東西不好吃」、「沒人一起爭的玩具不好玩」等煩惱;相信只要在這樣的過程中,能磨合出屬於孩子間的相處方式,身為父母的我們就放寬心吧!
現在,當我們緊緊擁抱孩子,並告訴他們「好喜歡你們這樣相親相愛」時,我在孩子的笑容裡,看見自己內心深處的那個受傷小孩,瞬間被這樣的幸福感給療癒。
#部落格第101篇文章
#投稿親子天下靜待佳音
文章全文連結如下:
最佳回應
2020/10/01
199